• 咨询
  • 地图
  • 搜索
第三代超级免疫疗法 iNKT
    a4.jpg

    什么是iNKT细胞?

      iNKT细胞又称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属于自然杀伤T细胞群,具有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特性,是最早对致病性刺激作出反应的细胞类型之一,可通过桥接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发挥强大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什么是iNKT疗法?

      iNKT免疫疗法就是从人体外周血中分离CD14阳性细胞,在实验室经过特定的抗原刺激后培养,获得具有超强免疫活性的iNKT细胞,再次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发挥超级抗肿瘤作用。

      

    image.png
    • 活化的iNKT细胞可以激活杀伤性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增殖它们以对抗癌症。

    • 活化的iNKT细胞会杀死癌细胞准备的免疫抑制细胞,从而解除各种免疫抑制,癌组织内的免疫状态得到极大改善。

    • 活化的iNKT细胞可以抑制向癌物质供给营养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 人工激活的iNKT细胞可以产生针对癌症的免疫记忆干细胞,并诱导可以长期攻击癌症的免疫记忆。

    image.png

    iNKT细胞疗法的优势

    • iNKT免疫细胞疗法的治疗周期短,只需要1个月多的时间

    • 激活患者体内原本就存在却因癌症影响而弱化的免疫细胞群

    • iNKT细胞可形成长期免疫记忆

    • iNKT癌症治疗借助佐剂作用,可以同时杀死两种癌细胞(“表达癌细胞抗原的癌细胞”和“未表达癌细胞抗原的癌细胞”),有效抑制癌症扩散

    • iNKT细胞是一种与患者HLA类型无关的“通用”有效疗法

    • iNKT细胞是免疫细胞中唯一能够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发生功能性反应的细胞,促进因癌症而受到抑制的树突状细胞成熟,激活免疫功能不全的免疫系统,帮助患者恢复对癌症的免疫功能

    适用人群及不同时期患者疗效

    • 早期患者: 高效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痊愈的可能性。

    • 术后患者: 清除术后残余肿瘤,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 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起协同作用,并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防止肿瘤的转移复发。

    • 无法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增强自身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增长。

    • 晚期患者: 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控制或减缓病情的发展,实现带瘤生存。

    • 随着注重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觉醒,iNKT作为可降低癌症发生概率的一种预防措施,采取少量的自身血液培养iNKT细胞后回输到自己体内,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也有一定的预防癌症的保健作用。

    iNKT细胞疗法癌症治疗临床数据

      2018年,57岁的曾女士被确诊为肺癌。双侧肺部存在大量大大小小的结节,不适用于手术和放疗。

      曾女士到日本寻求治疗,日本医师建议使用抗癌剂结合iNKT免疫细胞疗法。

      曾女士于2018年8月开始使用抗癌剂治疗结合两周一次的iNKT免疫细胞疗法。

    26.jpg

      1次iNKT免疫细胞治疗后,主要肿瘤有缩小趋势,多发结节也逐渐消失。

      2次iNKT免疫细胞治疗后,主要肿瘤消失,双侧多发结节也基本消失。

      患者已正常生活,曾女士现在继续使用抗癌剂治疗,正常生活,安稳度日。

    以合润生物为主体专利申报情况

    2022年完成专利2项

    • 一种促进牙髓干细胞矿化的方法

    • 一种抑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成脂肪细胞的生物制剂

    2023年申报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 一种干细胞抗衰老面膜

    • 一种实现iNKT细胞快速扩增的方法

      inkt_rights.jpg

    • 一种多肽在制备用于促进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培养基中的应用

    • 一种提高子宫蜕膜干细胞外泌体分泌和应用效果的方法

    • 一种基于前额叶皮层来源miR-10a-5p作为靶点的鼻腔给药治疗产后抑郁的方法

    • 外泌体雾化装置

    30.jpg

    研发专家


      李家大  博士 首席科学家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湖南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1993年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2001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9年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发育异常的遗传调控机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在Science、NucleicAcidsRes、JNeurosci、FasebJ、JBC等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一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指导本科生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2金牌1银。


    • 没有了